深入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 筑牢國家文化安全屏障
來源:南京日報作者:薛君 陶林 2025-07-23 09:52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馮芃 攝
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了誰”“依靠誰”“走向何方”的根本問題,以高度的理論自覺和實踐智慧,系統構建了新時代文化安全建設的邏輯體系,為筑牢國家文化安全屏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思想旗幟:奠定國家文化安全的理論基石
習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將文化安全深度融入總體國家安全觀框架,賦予其關乎國本國運的戰略定位與時代特質。其理論邏輯通過三重維度展開,深刻彰顯了文化安全在守護民族文化血脈與塑造發展新優勢中的核心作用。
理論根基的守正創新。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基本立場,創造性提出“兩個結合”的根本路徑,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重大論斷。這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文化安全目標上的高度契合性。這二者結合,形成了維護文化安全獨特的理論優勢。
使命任務的戰略擘畫。“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文化使命,明確了文化安全建設的戰略目標。繁榮是安全的基礎,強盛是安全的保障,文明新形態的構建則是安全的最高境界。這要求我們在發展中筑牢安全根基,在創新中增強安全韌性,在文明交流互鑒中拓展文化安全空間。
價值立場的鮮明導向。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強調文化安全的核心是保障人民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精神需求。這深刻闡明了文化安全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歸根結底是為了守護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保障人民群眾享有健康豐富文化生活的權利。人民性立場確保了國家文化安全建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實踐路徑:指引國家文化安全的建設方略
習近平文化思想不僅為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提供了根本理論遵循,更系統規劃了兼具戰略性與操作性的實踐路徑,形成了一套層次分明、邏輯自洽的多維治理方略。這一方略以筑牢意識形態防線為內核,以激發文化創新活力為驅動,以健全現代治理體系為保障,通過“守正”與“創新”的辯證統一,為抵御文化滲透風險、提升國家文化安全韌性提供了科學行動指南。
筑牢意識形態安全防線。思想防線是國家文化安全的核心屏障。習近平文化思想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一是強化理論武裝,用黨的創新理論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二是培育核心價值,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有效抵御各種錯誤思潮的侵襲;三是掌控陣地管理,管好各類宣傳思想文化陣地,特別是互聯網主陣地,確保主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黨和人民手中。
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文化生命力是抵御風險的根本保障。習近平文化思想強調在傳承中創新、在開放中發展:一是推動“雙創”發展,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推動傳統智慧的現代性轉化;二是壯大文化產業,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提升文化產品供給質量與競爭力,以產業繁榮支撐文化安全;三是促進數智賦能,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創新文化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提升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
構建現代文化安全治理體系。制度保障是國家文化安全的堅實后盾。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完善文化安全治理:一是要求健全法治體系,加快文化領域立法修法步伐,為國家文化安全提供法治保障;二是完善預警機制,建立國家文化安全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體系,提升風險防范化解能力;三是優化治理格局,構建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技術保障的國家文化安全綜合治理格局。
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增強話語權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戰略支撐。習近平文化思想倡導:首先要講好中國故事,創新文化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其次要深化文化交流互鑒,秉持平等包容原則,積極參與全球文化治理,反對文化霸權;再次要拓展傳播渠道,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著力加強文化品牌建設,有效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
價值旨歸:彰顯國家文化安全的時代意義
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下的國家文化安全建設,其價值指向兼具歷史縱深與現實關照,深刻體現了三重戰略意義的內在統一:夯實民族復興精神根基,強化價值引領力與文化凝聚力;保障人民文化權益,構筑美好精神家園;通過文明交流互鑒,為化解全球文化沖突貢獻中國智慧,彰顯了安全為了人民、安全依靠人民、安全惠及全人類的辯證統一。
民族復興的精神支撐。國家文化安全關乎國運興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本質是守護中華文明的“根”與“魂”,深蘊于中華文明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之中。這為民族復興夯實了價值引領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三重基石,使中華民族在歷史洪流中始終屹立不倒。中國人民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新時代需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這正是賡續中華文脈、構筑民族精神防線的時代實踐。
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文化安全緊系民生福祉。筑牢國家文化安全屏障,是保障民生福祉、實現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前提。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闡釋了文化安全與人民美好生活的內在邏輯:一方面,通過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另一方面,以高質量文化供給滿足精神需求,創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精品,并構建清朗網絡空間與健康文化生態。這種安全、充盈、積極的文化環境,使人民群眾得以在賡續中華文脈中筑牢精神家園,在抵制歷史虛無主義中堅定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終享有更充實、更豐富、更高維度的精神文化生活,為實現民族復興凝聚深沉力量。
文明進步的中國擔當。國家文化安全也蘊含世界意義。中國倡導的文化安全觀蘊含深刻世界意義,其內核在于超越零和博弈思維,以全球文明倡議為指引構建“平等互鑒、包容共生”的國際文化新秩序。通過推動聯合國設立“文明對話國際日”、踐行“和而不同”的文明相處之道,中國以實際行動抵制文化霸權,捍衛各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這種文化安全觀既筑牢本國文化主體性根基,又以共建共享理念增強全球文化安全韌性,在“萬物并育而不相害”的智慧中,彰顯了對人類文明多樣性存續的責任擔當,為破解全球文明沖突困境提供了中國方案。
在世界百年變局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更應深刻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精髓要義,將文化安全建設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生動實踐,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不斷筑牢文化安全屏障,激發文化創造活力,為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更大力量。
[作者薛君為青島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陶林為南京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本文為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以自我革命破解大黨獨有難題的理論邏輯與實踐進路研究”(2024SJZD113)、南京醫科大學2023年黨建重點課題資助項目(23NYDJ0101)、南醫大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項重點課題“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研究”階段性成果。]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