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流行的“馬面裙”又火了
來源:大眾日報作者:張依盟 2023-11-18 18:18
明 藍色纏枝四季花織金妝花緞裙
山東博物館藏
“在羅馬穿馬面裙Citywalk”“穿漢服參加畢業典禮”等話題頻上熱搜。今年的服飾流行關鍵詞中,“漢服”是一個高曝光詞匯,而馬面裙無疑是最受歡迎的相關單品。但你知道嗎?600多年前,馬面裙就開始流行了。
馬面裙是明清女性的主要裳服。“馬面”,原指城墻上凸起于墻面外側的部分,正面為高而寬的平面,兩側向后折,主要用于加強防御,攻擊墻底敵軍。
馬面裙,由馬面和褶裥、裙襕組成。裙子的前后里外有四個裙門,兩兩相疊,兩側有褶,正面沒有褶。穿戴后,從遠看,裙身正面與兩側的打褶結合,與城墻“馬面”的建筑結構十分相似,因而得名馬面裙。
明代馬面裙的典型特征是襕的裝飾,襕的長度隨著流行趨勢而不斷變化,上衣短時,襕的位置高。上衣變長,裝飾重心下移,變為底部的寬襕。襕的紋飾多樣,且寓意豐富。動物類紋樣,如龍鳳,象征吉祥和美好姻緣,植物類紋樣,如牡丹代表富貴,蓮花代表玉潔冰清。
當時,廣大女性發現穿上馬面裙后,勞動、騎驢、騎馬等都非常方便,馬面裙因此成了各階層都在追逐的時尚潮流單品。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中,大量宮人穿著純色馬面裙。
山東博物館藏藍色纏枝四季花織金妝花緞裙,被稱為明代傳世馬面裙“標桿”。裙長88厘米,腰圍104厘米。從整體上看,桃紅色紗裙腰、綠色絲穗系帶、藍色緞的裙料、華麗的紋飾,集富貴、典雅、奢華于一身。細節上,裙面點綴了各式各樣的妝花紋飾,上部為織金纏枝四季花紋,下部有三道裙襕,有織金鸞鳥紋、花翟紋和鈴鐸羽葆紋。織物的用色、對片金線的排布和運用也非常講究,使得整件裙子非常絢爛。
據介紹,這件馬面裙所采用的妝花緞是南京云錦中織造工藝最復雜的品種,至今仍無法用機器替代,一塊料必須兩個人同時織造,一個人控制圖案,一個人控制顏色,一天最多只能織5厘米到6厘米。
山東博物館藏白色暗花紗繡花鳥紋裙,是許多人的“夢中情裙”。裙長88厘米,腰寬60厘米。以平紋假紗組織為地,絞紗組織顯花,色彩素雅而寧靜。此裙為經典的馬面裙式,裙分為兩大片,每片均由三幅織物拼縫而成,左右相向各打四褶。上部鑲白色暗菱紋紗裙腰,兩側綴一對穿鼻。
裙子底部則繡了一幅生機盎然的花鳥圖卷。裙擺用紅、綠、草綠、藍、黃、黑等彩色絲線繡山石、小橋流水、牡丹、石榴花、菊花、睡蓮、荷花、蜀葵、牽牛花、竹子、梅花、蝴蝶、翠鳥、燕子、鸞鳳等紋飾,淡雅、簡約,留白藝術與吉祥紋飾的交織,在一絲一縷間,釋放著傳統服飾的魅力。
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何謂“華夏”?禮儀之大,故稱夏,服章之美,謂之華。明清流行的馬面裙,被當代年輕人“追捧”,這是中式美學的傳承,也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交融。
編輯:衣悅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