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 開創未來
來源:光明日報作者:光明日報評論員 2023-12-14 10:52
深沉的鐘聲久久回蕩,純潔的白鴿寄托追思。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沉痛悼念慘遭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深切緬懷為民族解放事業獻出生命的英雄先烈,衷心致敬曾向中國人民伸出援手的國際友人,再一次向世人莊嚴宣示中國人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立場。
擦清歷史的鏡子,才能還原事實的真相。40多天的野蠻屠戮,30萬無辜同胞罹難,侵華日軍制造的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是中華民族難以撫平的傷痛記憶,也是人類歷史上至為黑暗的一頁。今年,又有包括侵華日軍軍官撰寫的《從軍日志》在內的1103件(套)新征集文物史料入藏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如山鐵證面前,歷史不容篡改,正義不可扭曲。一切罔顧侵略戰爭歷史的態度,一切美化侵略戰爭性質的言論,都必須高度警惕、堅決反對。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我們有底氣告慰那些死難同胞,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擁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但我們不會忘記慘痛的歷史教訓,“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的道理,深深銘記在每一個國人心中。在民族存亡的危難關頭,中國共產黨引領億萬中華兒女同仇敵愾、眾志成城,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鑄就了偉大抗戰精神,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愛國主義壯歌。如今,民族復興迎來光明前景,我們更需要從歷史中汲取奮發的力量,弘揚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永遠是激勵我們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不竭力量源泉。
和平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永恒主題。以國家公祭的方式傳承歷史記憶,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華民族歷來是愛好和平的民族。近代以來遭受的百年屈辱苦難,讓中國人民更加懂得和平的來之不易和彌足珍貴,更加堅定維護和平的主張與決心。歷史告訴我們,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將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同世界各國攜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努力。
“永矢弗諼,祈愿和平。中華圓夢,民族復興。”矗立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公祭廣場上的國家公祭鼎,鐫刻著中國人民向往和平與發展的美好愿望。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意氣風發踏上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讓我們以史為鑒、砥礪前行,在接續奮斗中不斷將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推向前進!
編輯:衣悅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