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時代中國城市文化的傳承開新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陳忠 2025-08-13 16:1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是一個民族文化和情感記憶的載體,歷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關鍵。”隨著城市化率的提升,世界文明、中國社會正歷史性地成為城市世界、城市中國。與此同時,隨著數字、智能技術的發展,人類文明、中國社會正在從工業文明、工業時代邁向智能文明、智能時代。因此,統籌協調智能時代與城市文化,銜接好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與社會變遷,對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文化傳承開新面臨新機遇
城市是文明的核心載體,也是多樣異質文明要素的空間化聚集。城市既是文明成果的容器,也是文明問題的答題器,其關鍵在于不斷形成同傳統生產力及新型、新質生產力相匹配的城市生態、城市文化。狹義的城市文化指城市精神、城市觀念等城市知識。廣義的城市文化既包括城市知識,也包括城市空間、城市經濟、城市社會、城市治理等城市實在。在廣義與狹義的統一中,城市運行與進步的核心框架是“城市文化—城市經濟”。
數字化、人工智能正深刻推進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變革,也深刻影響著城市經濟、城市文化、城市生態。一方面,人工智能、智能技術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新可能,催生了諸多新業態、新產業、新空間、新市場、新觀念、新生活。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智能技術作為文明新要素,也對既有的城市空間、產業、經濟、市場、觀念、行為、生活等構成調適、轉換壓力。
完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完善城市風貌管理制度,保護城市獨特的歷史文脈、人文地理、自然景觀;加強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建設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為智能時代中國城市文化的傳承開新指明了方向。城市文明的智能化、城市文明與智能的融合是一個必然趨勢。智能時代,國家、區域、城市間的競爭日益深化,能否在推進城市經濟的同時,實現城市文化的傳承與開新,將深刻影響城市的運行質量和未來命運。
智能時代城市中國凸顯鮮明文化特質
我國的城市化歷史悠久,近代以前,我國的城市化質量與水平一直處于世界前列。李約瑟在《文明的滴定》中認為,除了希臘人的偉大思想和制度,從公元前1世紀到15世紀,沒有經歷過“黑暗時代”的中國人總體上遙遙領先于歐洲。當代中國城市化成就巨大,我們用數十年的時間走過了若干國家百年的城市化歷程。數字化、智能化的推進更為我國的城市文明插上了新翅膀、提供了新動能。
中國正在成為智能化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的城市社會,蘇州、杭州等諸多城市成為城市文明與智能文明相互交織、相互激發的典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都是在經濟發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這里面的人文經濟學。蘇州、杭州等城市之所以較為發達,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比較好地協調了城市文化與城市經濟的關系,比較好地統籌了發展新質生產力同城市文化的傳承與開新。
由于自然、地理、人文等原因,各國的城市文化會有不同。我國城市化自古以來一直具有規劃、規范、權力相對集中的特點。這種規劃、規范、權力相對集中統一且具有中國特質的城市文化,經過現代性、現代科技、現代文化的洗禮,在智能時代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城市即政治,政治文化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核心;城市即人民,人民是城市的根本主體。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經濟發展與人民中心的具體統一,是當代中國城市文化的重要特質。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當代中國城市化堅持經濟發展與以人民為中心的統一。這種城市文化,既是對中國城市文化優秀基因的歷史傳承,也是對中國城市文化的當代開新。自覺堅持、不斷實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以人民為中心的統一,文化傳承與文化開新的統一,穩定有序與開放創新的統一,是城市中國、中國城市文明建設在智能時代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經驗。
城市文化發展關鍵在統籌傳承與開新
智能社會、智能城市的推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進程,不能及時、平穩進行文化更新的城市,將付出巨大代價。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動適應形勢變化,轉變城市發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約高效;轉變城市發展動力,更加注重特色發展;轉變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轉變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統籌協調。文化是文明的精神核心,文明是文化的具體實現。建構面向未來的智能時代中國城市文化,關鍵在于統籌傳承與開新,進一步建設有歷史底蘊和時代特點的空間文明、市場文明、秩序文明。
其一,建設有中國特質的空間文明。隨著空間整理基本完成,城市發展將更為注重傳統建筑、歷史建筑、特色建筑的保護,注重營建有自身特點的多樣空間,以延續城市歷史、形成城市特色、滿足人們的多樣需要。這個轉換的本質是從空間生產走向空間文明。有中國特色的空間文明,是我國城市文明的重要內容。
其二,建設有中國特質的市場文明。成熟的市場機制是一種市場文明,人們之間的交換更為規范,主體之間的機會更為平等、結果更為互利,更有利于共同富裕。我國的市場文明是政府、企業、社會相互和諧的市場,有利于人民共同富裕的市場。有中國特色的市場文明,是我國城市文明的重要內容。
其三,建設有中國特質的秩序文明。秩序是城市運行的基礎,一個沒有秩序的城市必定沒有未來。但城市秩序的實現方式,在不同區域、時期會有不同。當代中國,既是一個傳統的人情社會、熟人社會,也是一個流動性、異質性日益增強的陌生人社會。法律與習俗對我國城市秩序都具有重要作用。有中國特色的秩序文明,是我國城市文明的重要內容。
總之,智能時代既是一個創新時代,也是一個傳承時代。智能時代為中國城市文化的傳承、開新打開了新空間,也提出了新課題。堅持黨的領導,營建有中國底蘊、中國特質的空間文明、市場文明、秩序文明,對中國城市文化的傳承開新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系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