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注重“學”??鬃幼苑Q“好學”,弟子中亦僅稱顏回為“好學”(“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保?。其為學之方,有一點很重要,我把它概括為一種“加減之法”。這個加減之法,在今天也有重要的意義。
2024-10-07“家”與哲學這個題目,蘊含著中國哲學的一種基本精神,需要認真研究。中國哲學有非常強的“家”的觀念,其有關(guān)“家”的意象,對于我們理解人的自我認同和人的生存的處境,有著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2023-09-13儒家“傳道”之義,肇端自孔子,孟子據(jù)此提出了自己的圣道傳承論。此圣道傳承,包括“道”“學”兩面的統(tǒng)一。在傳道的譜系中,“聞而知之”的圣人,以內(nèi)在性的傾聽獨知天道,凸顯了“道”的超越性意義;“見而知之”的賢人,將圣人得自于天的創(chuàng)作落實為制度典常,凸顯了“道”的實踐品格。此“道”既有理性人文義的開顯,亦保有個體證會獨知的超越性意義,而不陷于非理性的神秘主義。孟子自覺擔當圣道之傳,其“學”的一面,乃由子思、曾子而上溯宗本于孔子,表現(xiàn)了一種強烈的學術(shù)新統(tǒng)建構(gòu)的意識和自覺。孟子繼孔子集“圣”“學”為一體之學統(tǒng)建構(gòu),不僅是“學”的接續(xù),更是一種道義的擔當?!暗馈甭鋵嵱凇皩W”,乃以一種名言邏輯和理性自覺的方式十字打開,引領(lǐng)社會的精神生活,展開為一種可大可久的活的文化傳統(tǒng)。孟子的圣道傳承思想,對中國思想學術(shù)的當代建構(gòu),仍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2023-02-08古人注重“學”??鬃幼苑Q“好學”,弟子中亦僅稱顏回為“好學”(“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鬃訉υ唬河蓄伝卣吆脤W,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保?。其為學之方,有一點很重要,我把它概括為一種“加減之法”。這個加減之法,在今天也有重要的意義。
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