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體現出儒家思想核心范疇的共同特點,“中”“道”是可以相互詮釋的,即所謂“中行猶在道”。“中道”是指人的實踐活動中的過程正確和目的實現,“允執厥中”的“中”,也就是“道不可須臾離”的“道”,它們均是指各種行動的適度、恰當、正確。與此相關,任何合乎“中”“道”的政治行動、軍事決策、生產活動、日常行為,均是指實踐者的行動的過程正確與目的實現。因此,儒家的“中”與“道”兩個范疇是相通的,可以合為“中道”“中庸之道”。
2025-07-19中國傳統學術的主體是儒學,儒學的根基是經學。中國傳統思想的轉型與發展,往往是通過經學的變革和轉型而完成的。近代經學家皮錫瑞將宋代的經學變革稱為“經學變古思潮”,這一經學“變古”實際上包括疑經思潮與新經學思潮。宋學的疑經思潮是為了否定和擺脫漢唐經學,宋學推動的新經學思潮使得宋學的經典體系與義理體系發生重大變革。
2025-02-27本書以宋學的經典轉型為視角,探討唐宋社會變革引發的中國思想史發展,重點關注宋儒對中國思想傳統的重建和整合。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追溯“四書”的早期學術形態,即作為儒家諸子、六經傳記的思想特點;中篇通過唐宋之際的社會變革和思想變革,考察宋儒如何將“四書”原有的核心思想做出新的思想詮釋,重建了兩宋以后的中國思想傳統;下篇研究宋代儒家士大夫如何推動宋學化四書學的思想整合,使其成為士大夫、帝王、民眾的思想共識。
2024-08-20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生生不息,是因為中華文化中藏著一系列獨特的思想要素和精神密碼。這里從中華文化的經典體系中,找到一些足以代表中華文化基因的核心思想。
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