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舉辦國際前沿學術講座(第4期)。“齊魯訪學駐研計劃”訪問學者、意大利聯合校園大學副教授杜斯佩以《典范性:荀子和分析哲學中的綜合道德觀》為題開講。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黨委書記、副主任、中國孔子基金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國承彥出席活動,儒學中心(基金會秘書處)黨委委員、副主任劉皓主持講座。
杜斯佩從荀子思想和分析哲學之間的共通之處入手,研究了典范與道德專長之間的結構性關系。他提出,榜樣性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要素,是道德知識的理論基礎,而分析哲學在這一領域存在對兩者根本聯系及社會政治意義的研究空白。荀子思想中,榜樣性通過“禮”“師法”等實踐,實現個人修養與社會秩序的統一,其“明明德”理念蘊含著促進跨文化交流、深化合作、強化團結的深層含意,為應對全球挑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以榜樣性整合道德知識與社會政治實踐的思路。典范與道德專長之間的結構性關系所蘊藏的精神是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深化合作與增強團結的主要依據,也是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人類共同問題的解決方案。從中西文明比較的角度出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需要“典范”來“明德”,積極挖掘和弘揚典范的精神力量,推動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在差異中凝聚共識,在多元中尋求合力。
在互動交流環節,現場學術氛圍濃厚,與會人員圍繞講座核心議題展開深入探討。大家紛紛表示,通過講座不僅深化了對荀子思想精髓與分析哲學邏輯框架的理解,更在不同學術視角的碰撞中,體會到傳統智慧與現代理論對話的強大活力,為后續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了豐富思路與有益啟迪。
“齊魯訪學駐研計劃”訪問學者、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學客座教授伍曉明,“齊魯訪學駐研計劃”訪問學者、英國巴斯大學中國政治、語言與國際研究系課程主任兼高級學者余德爍,儒學中心(基金會秘書處)本部全體人員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