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來源:光明日報作者:鄭崇選 2025-05-12 09:18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創造”,強調“把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作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中心環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加速演進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文化強國建設面臨更加復雜多變的新形勢、新挑戰。我們要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部署要求,推動宣傳思想文化領域工作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全方位創新;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繁榮發展,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要堅持正確改革方向,牢牢把握基本要求。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是文化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重大任務,明確改革路徑和具體舉措,為新時代新征程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要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導文化體制機制改革,自覺把這一科學思想貫徹落實到改革全過程各方面,充分貫徹《決定》精神,穩妥有序推進改革。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要進一步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的供給機制。高品質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的供給,是一個時代文化活力的直觀體現。當前,如何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內需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從文化建設的角度來看,多樣性、高品質的文化內容供給不足,也是制約消費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趨個性化、品質化,但文化供給不均衡、不充分的現象仍然存在。我們要不斷提升文化創新能力,改進文藝創作生產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制,培育優秀文化人才隊伍,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和文化消費場景,有效解決供給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等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優質文化內容的供給,激發全社會文化參與活力,破解文化資源配置的結構性矛盾;深入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實現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和需求的精準對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整體能效。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要大力推動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近年來,我國涌現出多種類型的數字文化產品,在全球文化市場上引起廣泛關注,優秀傳統文化在科技加持下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與活力。探索文化和科技的融合發展,不僅是追求文化內容呈現方式和傳播方式的創新,更為重要的是,要培育適應文化生產新生態的創新思維,實現文化生產機制的整體性變革,從而更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實踐中文化發展的現實優勢。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要不斷完善文化發展的宏觀管理體制與微觀運行機制。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是圍繞文化領域生產要素創新配置展開的一個系統性社會工程。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深刻改變文化生產消費的整體格局,形成新的媒體形態、輿論生態和文化業態。要主動適應新形勢,始終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在充分尊重文化自身規律的前提下,實現文化建設的數字化賦能。探索建立基于現代數字信息技術、涵蓋宏觀體制和微觀機制的文化發展制度設計,充分調動各市場主體有效協同,構建“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良性互動的文化生態,為各類文化創新創造提供更多開放性空間,充分激發文化發展的內生活力。
(作者:鄭崇選,系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